版-质量手册(ISO-)
体系管理内容预览发布令
质量手册
版本
C
修改码
0
内容
0.1发布令
页码
1/1
为规范公司行为,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,提高公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,使质量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,本公司建立了系统化、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。该体系符合GB/T1-idtISO:标准的要求,编制了C版《质量手册》,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、管理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,结合版标准转换,经领导层决策,对现版文件换版,发布了C版《质量手册》。
C版《质量手册》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,是实施、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法规,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,并作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,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。从二0一六年一月十八日起实施。
特批准发布
总经理:
年1月8日
质量手册
版本
C
修改码
0
内容
0.1发布令
页码
1/1
任命书
为了贯彻执行GB/T1-idtISO:标准以及ISO/TS:标准的要求,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,特任命同志为本组织的管理者代表。
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:
a)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;
b)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;
c)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其改进机会,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;
d)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以顾客为 本手册覆盖的产品:的生产。
1.2覆盖的区域
本手册覆盖的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区域和场所包括生产技术部、质检部供销部、办公室、财务部等涉及产品的制造现场和部门。
1.3覆盖的体系要求
本手册覆盖GB/T1-idtISO: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》8.3条款外的全部标准内容。
1.4关于“产品和服务设计和开发”要求不适用的说明
公司金属冲压件依据顾客提供的图纸,按顾客的技术要求生产,因此标准8.3条款“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”要求不适用。公司确保不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要求,不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的能力或责任。
质量手册
版本
C
修改码
0
内容
2引用标准和术语
页码
1/1
2.1引用标准
GB/T1-idtISO: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》。
2.2通用术语和定义
本手册采用GB/T-idtISO:的术语和定义。
2.3专用术语
质量手册
版本
C
修改码
0
内容
3介绍页
页码
1/2
3.1公司概况
质量手册
版本
C
修改码
0
内容
3介绍页
页码
2/2
3.2质量手册的管理
3.2.1本质量手册的编制、出版、发放、修改及换版等工作由公司办公室统一归口管理。
3.2.2本质量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、总经理批准发布,于年1月8日起实施。
本手册版本为C,依次为D、E……。
本手册修改状态为O,依次为1、2、3……。
3.2.3本手册为受控版本,盖有“受控”章,作为受控标识。
3.2.4本手册发放管理:
a)公司领导、各部门负责人等有关人员持有红色“受控”章的手册,并进行编号、登记,实施更改控制。
b)向第三方认证机构呈报盖红色“受控”章的受控文本,亦实施更改控制。
c)需要时向上级机关、顾客和其它部门提供盖蓝色“受控”章的受控文本,需经管理者代表批准,并进行编号、登记,不实施更改控制。
d)手册持有人员有妥善保管手册的责任,不得复印、外借、外送;发生损坏和丢失时应向办公室报告,员工调离本公司时应交回手册。
3.2.5手册的更改管理
a)在执行过程中,员工有权对质量手册提出更改建议并反馈到办公室,由办公室统一研究处理;对质量手册实质性内容的修改,由总经理批准,在正式更改前应按原条款执行,任何人不得自行其事;
b)局部更改时,由办公室将更改页和更改通知单发给每一位受控手册持有人;手册持有人得到通知及更改页后将更改页纳入自己的手册中,并填写《质量手册更改记录表》将原页码交回办公室,办公室留存一份,加盖“作废”“保留”标记后存档,其余全部销毁;
c)换版更改时必须在发放新版手册的同时及时收回原受控版手册,除保留存档并加盖“作废”和“保留”标识的手册外,其余全部销毁。
3.2.6质量手册评审每年进行一次,手册换版要按实际情况和需求决定。
3.2.7本手册的解释权属公司办公室。
质量手册
版本
C
修改码
0
内容
4.组织环境
页码
1/2
4组织环境
4.1理解公司及其环境
本公司领导层确定了企业目标和战略方向,通过各部门收集信息、识别、分析和评价,公司管理会议讨论研究,明确了与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。包括国际、国内、地区和本地的各种法律法规、技术、竞争对手、市场变动和价格、文化、社会和经济因素,企业的价值观、文化、知识和以往绩效等相关因素,包括需要考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或条件。
公司通过实施、策划“6.1应对风险的机遇和措施”,明确了环境分析的职责,相应的准则,通过适宜的方法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,确保充分识别风险,消除风险,降低或减缓风险,充分利用可能的发展机遇,保证实现企业效益和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。
4.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
公司相关方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lczl/5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