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版本控制 >> 版本控制发展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ToB软件玩花活,罗永浩代言的Maste

来源:版本控制 时间:2025/3/16

最近有一条广告还是挺火的,“行业冥灯”罗永浩化身特别推荐官,给产品设计工具MasterGo做了一组短视频,抓住产品设计中遇到的协作、效率和沟通等问题,并通过合理的情节引出产品的解决方案,整体上即呈现了产品卖点,又不会显得突兀,这让不少做ToB业务的软件企业老板诧异,我们ToB行业也能这么玩了?

广告的台本并不复杂,表现手法也很常规,通过“三段论”的方式阐述产品的主要卖点,形式上很常见,但效果上却不一般,相信下面几个数据对于ToB软件企业的老板来说是非常诱人的。

1、仅在B站就获得了万的播放量,近人进行了转发,官方账号获得了1.7万真实粉丝。

2、广告投放阶段MasterGo百度指数呈现指数级增长,别看波峰最高也不过,但对于面向B端的工具软件这个品类来说,可以算是突破天际了。

3、投放结束后数据虽然回落,但日均值已达到广告投放前的3倍,与知名的同类工具软件Axure作对比,广告投放前MasterGo不足Axure的一半,而在广告投放后,其日均值已经实现了超越。

有了这样的数据表现,我相信不少ToB软件企业已经蠢蠢欲动,想要复制MasterGo的成功,那么,我们来聊一聊这个广告都做对了哪些事。

第一件事,先说品牌定位。

提到产品设计工具,一般人都会想到AxureRP,这是美国AxureSoftwareSolution公司的旗舰产品,是一个专业的快速原型设计工具,虽然它也支持多人协作设计和版本控制管理,但其产品主打的是构建产品原型的核心能力。MasterGo的定位则是突出了“协同时代”这个差异化概念,并通过进度协同、组件修改、跨部门交付这三个真实场景对“协同时代”这个概念进行支撑,这有效的规避了与行业领导者的硬碰硬。

第二件事,讲故事,讲真实的故事。

这段广告一共有1分58秒,却讲述了三个故事,还记得我在文章里提到的那句话吗?“如果你不能把构思写进一张名片,那么你的构思还不足以造就一部伟大的作品。”

这个故事的逻辑很简单,老板给出一个看似不合理但实际中真实存在的需求,获得了员工们的真实(内心)反馈,形成一个冲突点,随后紧接一个反转,成功解决这个冲突,最终得到一个正向的结果。而这个逻辑能够成立的原因则是因为足够真实。因为真实,所以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描述背景;因为真实,所以能够产生共鸣;也因为真实,广告的观众才能够相信你说的话。

很多公司喜欢根据自家产品的功能“量身定做”出一个场景,并试图在这个场景中挖掘用户痛点,甚至公司从上到下都认为这确确实实是一个真正的痛点,这种情况经常发生,这是典型的企业内部视角,这种时候,你需要走进产品使用者的圈子,耐心听听他们的故事。

第三件事,选择正确的代言人。

劣质艺人塌房对于吃瓜群众来说是谈资,但对于企业品牌部来说就是噩梦,不得不说,MasterGo找老罗做代言是十分优秀的选择,优秀到以至于一开始我都以为是老罗另起炉灶准备进入软件行业了。

刨去老罗自带流量不提,首先他确实是老板,而且最显著的标签就是科技公司的老板,由他来担任这个角色,既适配行业特点,又符合剧情人设。其次,在大众认知中,老罗对产品设计是有强迫症和偏执狂特点的,他的背书吻合MasterGo的产品表达。再次,选择他不用担心塌房,人家欠债6亿都还清了,现在简直就是业界良心的代表。最后,想想当年听着老罗语录成长起来的那批人,大体上以后的理工男为代表,而这批人现在在职场上基本处于什么样的位置,这就是情怀啊同志们。

第四件事,善用高级的洗脑。

关于洗脑广告这件事,恒源祥、脑白金起的头,Boss直聘发扬光大,伯爵旅拍跟了风,直到前段时间蜜雪冰城算是稍微搏得了一些路人缘,但整体来说,大众还是比较抵触的,但即便如此,企业主依然愿意采用这种方式制作广告的基本逻辑在于,期望通过霸占某个领域的关键词以形成品类和品牌的对等替代,从而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记忆。

MasterGo的这则广告从底层逻辑上来看依然是洗脑广告,核心词是“不会呀,我们不是有MasterGo吗?动动鼠标的事”,并在短时间内重复了三遍(这也是为什么每段剧情都要求足够短),但观众却不会觉得厌烦,其原因在于重复的“合理性”。从台词承接来说,这句话出现在这里是合理的,而在每一段情节中,可以看到群演们的表演是呈现为时间线性变化和情绪递进变化的,这让这句话,以及说出这句话的老罗成为了视频中的锚,不乱,不闹,有放,有收,这种重复洗脑的节奏会让人更舒适的接受。

第五件事,名字起得好,传播没烦恼。

MasterGo对于经历过9年义务教育的人来说不存在阅读障碍,而4个音节的发音也易于记忆和传播,更重要的是,MasterGo在发音上近似于MustGo(直译必须去的,企业可能以此引申为必须用的),这会有利于大脑记忆,因为这个词本来就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。而如果你真的想不起来产品原名,而按照空耳的发音搜索mustgo,你会发现,他们的细节也做到位了。

这让我想起之前接触过的一家规模不小的软件企业,其研发的软件产品名称分别是:

某某某某ERP系统(经典版)

某某某某ERP系统(生产版)

某某某某CRM系统(标准版)

某某某某CRM系统(经典版)

这样的名称不仅不利于记忆和口碑传播,甚至对于品牌的打造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。

第六件事,还有一点小遗憾。

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是一个开源的故事,它的讲述者不仅是品牌方,还有与之链接的各个人群,比如:使用者、共情者、资源分享者、合作者、员工、创始人、媒体等等。

也许这次广告传播只是一次投石问路,从整合营销的思路来看,在单一环节上是非常成功的,但在长期规划上似有欠缺。使用者如何借助故事继续扩展表达新的卖点,共情者如何通过共同创作的方式实现自主传播,能否借助资源分享者将流量效果引入MasterGo的资源社区,共创计划的合作者能否成为传播者和内容创作者,等等。以老罗的这条广告为起点,围绕“协同时代”这个概念,通过二创、三创等方式,拉起一条整合营销的脉络,然后用无数个小故事打造出品牌的大故事。

虽然ToB与ToC的玩法有很大不同,但这个例子也颇具参考意义:蜜雪冰城的主题曲广告上线后“带动”了无数网民共同参与二次创作,同时相关的生活vlog、品牌故事、加盟解析、投资分析等内容也逐渐完善了这个品牌的故事框架,企业需要做的是“把火烧旺”,而当有更多人主动参与其中的时候,释放出来的能量将不再是一条广告投放所能比拟的。

万事皆可营销,万物皆需品牌,这里是品牌万物论,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,还请不要吝惜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yzl/8969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